|家伦女儿罗?ji)芳~辑的《罗家u先生文存》第七册《函札》收入陈寅恪致傅斯年Q孟真)(j)、罗家uQ志希)(j)信札一通,《文存》于1976q由台湾国史馆出版,而三联书?001q初版《陈寅恪书信集》没有收入此函?005q?1?日《光明日报》刊出孟宪实写的《新发现的陈寅恪书信》,释读了这信Q?009q再版的《陈寅恪书信集》仍未收入此函?010q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久芳编辑的《五四飞鸎쀔罗家u珍藏师友书简集》,又一ơ披露这信Q再ơ引起学界的xQ见孟凡茂《陈寅恪先生q谱补正》,清华校友|?014q??0日发布)(j)。兹接着二孟的考释予以补充。此信全文如下:(x)
前函略言Ʋ于一q内校注《蒙古源》事Q兹再详陈之。《蒙古源》著录于《四库书目》,然讹误极多,几不可读。王观堂先生临卒前犹勤校此书Q然q未能蒇事。近日既得蒙古文原本Q而中国文本系自满文译出,又于景阳宫发见满文本Q及(qing)蒙文书社新印汉文本,宝瑞臣、王静安{校本,是治此书之一最好机?x),故思以一q之期间Z。弟居清华两q之l验Q则教书与著书两者殊隑ƈ行,此间功课钟点虽少Q然M学生谈话?qing)阅?gu)L(fng)Q仍无十分余暇及(qing)_看书?qing)作文。至于所授之课,如自己十分有把握者,则重说一番,如演攄声机器,甚觉无兴。如新发C材料Q则多阙疑之处Q对人高谈阔论,亦于心不安。且ȝD预备功夫,无专M事一气呵成之乐。况q日之ؓ(f)教授者,复多?x)议{杂务,ؓ(f)Ҏ(gu)耗力Q此U苦处,惛_{必知之甚明Q不待详陈也。欲救其弊,惟有一{,即仍领教授之怸q_(d)而此一q之间暂不教书及(qing)作他U杂务,虽Ş式同于干馆(好笑Q,而实际则责成著成一书,庶几更有具体之W效可E。较之随例授课,为功为罪无从分别者,一{V而国家欲提倡学术,奖励著述Q恐此法亦不可不一试行之。自虽非其人,敢援误隗始之例Q燕王却骏骨、宋贤乞禄之义Q兼而有之。故不以为嫌Q冒昧率陈,或与蔡先生一a如何Q匆上,敬请孟真、志希两兄道?/span>
?寅恪K
六月廿一?/span>
先考证q封信的写作q䆾。写信h按当时书信例不书q䆾的习(fn)惯,只书月䆾和日子。《文存》和《五四飞ѝ均年份系?929q_(d)孟凡茂根据信中“弟居清华两q之l验”(陈寅?926q?月Q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j){内容和所用信U判断,此函写于1928q?月,允ؓ(f)的论Q现再补充两条例证:(x)1?928q??0日,刚成立不久的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为向陈寅恪发研究员聘书事致函陈寅恪,信中有“闻先生又得数种文书之蒙古史Q思考校之,无Qƣ佩Q颇思早观厥成,以树(wi)研究史学之表仪”之语(《傅斯年遗札》第一?49,台湾中研院史语所2011q?0月版Q;2、同q?0?日,傅斯q在致冯友兰、罗家u、杨振声三h的信中提到陈寅恪时称Q“寅恪事前已与志希谈之,望志希开一个Formula来,至盼Q”(同上Q?53)(j)?/span>
陈寅恪此函主要是向留德同学傅斯年、罗家u谈自己准备停职留薪一q专门整理研I《蒙古源》一书的x计划Q希望得C位朋友的理解认同Q请他俩向蔡元培q言Q因蔡时d学院院长Q?927q?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大学院是Q其职权比教育部大,文化学术事业也归他管辖?928q冬撤销Q改为教育部Q和中央研究院院长,而史语所是中研院正在{徏的下属机构,傅与蔡关pM一般。罗家u时Q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x)教育处处ѝ陈寅恪本应向自q单位——清华校Ҏ(gu)个要求,?928q清华几易校长,6月到8月正是群龙无首时期,由教务长梅贻琦代理校长,且教授停职留薪专事著q在清华没有先例Q可能要提交教授评议?x)讨论,所以请蔡元培发话是最好的选择?/span>
至于孟凡茂以陈寅恪这信用的是清华学校东方语a学系信笺来证明写信的q䆾则不太给力,因某个单位的信笺可以保留很长旉Q陈寅恪1930q?月还用东方语a学系的信W给陈垣写过信?926q?月,清华寚wpȝ构进行了大调_(d)准备成立包括东方语言学系Q负责h为陈寅恪Q在内的17个系。东方语a学系属于暂不开评四个pM一Q后来ƈ没有成立Q它?927q?月前与西z文学系合ƈ为外国语文学pR?/span>
q封信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提供了陈寅恪那一时期致力于蒙元史研究的具体细节材料,他因获得了《蒙古源》的珍稀版本Q竟至于设想在清华破例停职留薪一q_(d)专门整理研究q部重要的蒙古史书,q且q写两函谈这件事。陈寅恪早期d范围北史C学,以古代东方语文ؓ(f)轴心Q在蒙古双Ӏ佛(jng)l、敦煌学{领域开拓进取。他曑֜东方学最发达的欧诸国特别是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多年Q攻M亚、南亚、东北亚古代部族的语文?926q他从d国归来后?931q_(d)撰文二十余篇Q所主要是蒙元双Ӏ敦煌佛(jng)l等。这批当时学者难以企?qing)的_ֿ之作Q给陈寅恪带来了极大的学术声誉,奠定了他?940q代之前中国东方学首席的不移之位?942q他在《朱延丰H厥通考序》中谦称自己对于西北史地之学惟以“但开风气不ؓ(f)师”ؓ(f)职志Q其实他在蒙元史、敦煌学、藏学、西域文献研I等领域的研I以证明他既开风气又ؓ(f)师的C?/span>
在颇受学界关注的蒙元史领域,陈寅恪首先发表了《元代汉名考》一文。此文所用资料丰富广泛,在蒙古、L斯等文字原材料之外,q采用多U汉语文献,吸纳了钱大昕以来的研I成果。之后,陈寅恪一鼓作气发表了四篇研究《蒙古源》的pd文章Q即《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灵州、宁夏、榆林三城译名考》《嘪所知论与〈蒙古源〉》《〈蒙古源〉作者世p考》。共同的L(fng)是同源异版本的互校、比勘,以蒙文原本ؓ(f)主,用藏译、满译和汉译的异本予以参校?/span>
q四文章中Q以《嘪所知论与〈蒙古源〉》一文h(hun)值最大(《蒙古源》是明朝万历q间内蒙古鄂?dng)多斯贵族萨囊彻辰所著的一部蒙古史书,陈寅恪对q部史书用功颇深Q。这文章从《大藏经》中考证出元朝国师八思巴为真奎太子所著的《嘪所知论》与《蒙古源》之间的渊源关系Q校勘、考订该书的东方诸文种译本Q依据对汉、藏、蒙文献的比较研IӞW一ơ指出《源》的基本观念和编C裁,都取之于八思巴的《嘪所知论》,《嘪所知论》是蒙古史料的另一pȝ。这一研究l论Ҏ(gu)后的蒙古史研I生了较大影响?/span>
其次Q《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亦被中外学界称道。这考论l合藏文、蒙文、满文、d文、拉丁文资料Qƈl合汉文史籍?qing)《长庆唐蕃会(x)盟碑》这一珍贵的文物,考证《源》中“达?dng)玛持松垒”即朗达?dng)玛与可黎可Ix煌写本中的乞里提I亦即《新唐书·吐蕃传》之彝泰赞普Q的合称Q发千蝲之覆。此文发表后Q受到傅斯年的力捧。他在北大讲课时Q以陈寅恪这文章ؓ(f)例证Q说Q“我的朋友陈寅恪Q在汉学上的素养不下钱大昕,更能通习(fn)西方古今语言若干U,精梵藏l典。近著《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一文,以“长庆唐蕃会(x)盟碑”ؓ(f)Ҏ(gu)Q千q旧史之误书Q异国译音之讹读Q皆赖以订。此U异国古文之史料本不多,而能用此史料者更,苟其有之Q诚学术中之快事也。? 1952q_(d)法国著名汉学家在《吐蕃僧诤记》中考证《唐蕃会(x)盟碑》与吐蕃赞普名号Ӟ大量征引了陈寅恪的研I成果,认同陈寅恪将乞里提比定为彝泰赞普的观点?/span>
陈寅恪ؓ(f)研究蒙元Ԍ曾殚_虑收藏这斚w的珍贵资料。他在欧留学时Q就未雨l缪购置了大量关于东方学的书刊,但回国后Q国内这斚w的资料仍然捉襟见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东方学资料一般都要到国外搜集Q主要是日、英、法、d{国Q这无疑增加了搜集资料的隑ֺ?931q初Q陈寅恪致函时Q国民政府dd国商务调查部MQ的妹夫俞大维Q请他想办法到柏林图书馆拉施特哀丁的《蒙古史》用打字机打出来。拉施特哀丁是十四世纪初L斯史学家Q他~撰的《史集》是一部横跨亚Ƨ的通史Q其中第一部《蒙古史》最有h(hun)|保存了十四世U初以前蒙古族极Z富的W一手材料,俄国学者贝勒|曾主持将《史集》翻译成俄文。俞大维转请时在德国L的姚从吾办理。姚从吾x设法用照相技术拍照寄l陈寅恪。这q?月,陈寅恪急于莯格桑贡布杰用俄文译的罗藏丹z著《黄金史》,该书于十八世U成书,其中保存了《元朝秘双Ӏ三分之二的内容Q便请傅斯年通过史语所的购书渠道到英、法的旧书店L?/span>
陈寅恪这几年的蒙元史研究成果意义重大Q成为我国蒙元史研究q入直接利用多种文字史料和运用新Ҏ(gu)为特征新时期的标志。但1932q后Q陈寅恪学术U研重心转到中古史研IӞ蒙元史逐渐退出,最l止步于一个意外事件?938q?月,陈寅恪从香港l由滇越铁\赴昆明西南联大时Q在南关被h偯两个装满他二十来q读书札记的木箱Q“中有《〈蒙古源〉注》,pM据其蒙满文诸本,q参E其所Z西藏原书四库提要所谓咖喇卜l等Q考订其得失,与沈乙庵书大异。后M希和在库伦获元秘史原本,故欲俟其刊布Q再有所增删。今E既已失去,亦不复谈论此事矣。”(见陈寅恪1942q?月致刘永函Q《陈寅恪书信集?9?45)(j)陈寅恪早q曾立志写一部阐释自己历史观的“新蒙古叜y(c),因此其《〈蒙古源〉注》书E的痛失Q不仅是陈寅恪个人学术科研的损失Q也是蒙元史学界的损失?/span>
陈寅恪在信中提出的用一q时间专职研I《蒙古源》的计划后来q没有实行。他写这信两个多月后,|家伦即被Q命清华学校校长,且根据上面所丄W二个补充例证,傅斯q已与罗家u商量q此事。此事下文如何,一旉得其详?929q?月底Q国学院停办Q清华学校改制ؓ(f)清华大学Q校方箋聘陈寅恪为历史系、中文系合聘教授Q哲学系也请陈寅恪开选修课。这个n份{变激发了陈寅恪上评热情Q可能是促他打消专职著书念头的原因之一?/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