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丛书前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是旨在全面、系l、完整记录西南联大历史的大型~年体资料汇~。这工作不仅需要广涉各U类别、各U体例、各U来源的繁资料Q还要仔l梳理,区别归类Q校勘鉴别?/span>
q是一工作量和难度都出预料的艰巨工E,需要全国各有关高校和科研、图书、案部门的通力配合Q需要不同岗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协作努力,也需要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渐q行?/span>
׃q项工程非短期可以完竣,特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丛书”,以便及时推出阶段性的成果?/span>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丛书”不拘Ş式,凡是1937q?月至1946q?0月间所有西南联大时期的资料Q均在其列。“丛书”各书以内容Z名,既有以学U、专题ؓ名者,也有以体裁、性质为名者,既有个h文集Q也有多人合集,既有授课讲义Q也有听评讎ͼ既有各种演讲Q也有报告记录?/span>
MQ目的是成熟一部推Z部,完成多少推出多少Q不限类别,不分Ҏ(gu)Q最l自然Ş成一个系列?/span>
需要说明的是,“丛书”各书完成有先有后,且各自独立,各成体系Q故各书之间所收篇目略有重复?/span>
作ؓ大型资料汇编Q《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制定有l一凡例Q“丛书”各书凡例由~辑者根据内定w要,在统一凡例下各自把握,q予以说明?/span>
收入“丛书”的各书Q多已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或授权,但由于时日旷久,有些失去联系U烦Q权且留待日后I补?/span>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长~》编辑委员会

《西南联大军事时局评论Q一Q》,戴美政编Q出版时_2018q?1?/span>
~选说?/span>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Q也是爱国知识分子运用新L器促q民族觉醒、推动抗日救国的Ҏ(gu)历史阶段?/span>
在战时条件下Q西南联大学者最大程度利用报刊广播传媒,宣传抗战Q报道战情,引导舆论Q意在激励军民士气,批判늕行径Q振奋民族精,彰扬爱国MQ留下特D时代的思想文化记录?/span>
本书选编的是曾昭抡、蔡l藩、雷宗、张印堂{?1位联大学者的军事时局c评?06,大致分ؓ世局观察、战场分析,国际关系、二战h物、武器军?个部分?/span>
其中Q“世局观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军事局势密切相关的各国政治l济问题分析{,也有l合时局来阐q的国防U学、军事理论、军事力量等内容Q“武器军工”包括武器装备、军事工业、战争物资等内容。所选编各位学者的原文Q均民国时期报刊Q主要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存箋期间Q即1937q?1?日至1946q?月,长沙临时大学开学至西南联大最后一批师生复员北上这D|间联大学者发表的此类作品。联大期间Ş成而后发表的作品也酌情收入?

《曾昭抡襉KU考旅行记选》,戴美政编Q出版时_ 2018q?1?/span>
~选说?/span>
2018q是西南联大在昆明徏?0周年和抗战时期中国唯一一条国际交通线——滇~公路开?0周年的特D纪念年。本书所~选的曾昭抡旅行记Q恰好都与这两g大事有关Q包括报刊连载的《缅Ҏ(gu)记》《乐西公路行U》《渝兰途中见闻》等长篇旅行记和《美丽的大理》《祁q山》等单篇Q以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L(fng)学考察团展览会特刊》所刊曾昭抡及考察团几位同学的文章?/span>
《缅Ҏ(gu)记》是曾昭?939q??1日至25日的半月中,沿滇~公路旅行考察的记录。那时滇~公路刚修通不久,该日记较全面地记录了滇缅公\沉K的情ŞQ应属有x~公路考察的最早记录之一。同行旅客中Q陈昭炳是曾昭抡舅舅的长奻I当时在迁C南澄江的中山大学L?/span>
《我们怎样过大凉山》《滇川两千里》两,为曾昭抡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L(fng)学考察团”考察大凉山彝族腹地的记录?/span>
该考察团由曾昭抡Q团长Q团员有裘立、陈泽汉、马杏垣、钟品仁、黎国{、周光地、李士谔、康晋侯、柯化龙、戴q茂{?0人,分别是西南联大化学、地理地质、生物、社会、物理、政ȝpM、四q的学生?/span>
1941q??日,考察团从昆明出发Q历?01天,步行1000余公里,对大凉山地区的地理、矿产、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状况做了详l考察?/span>
当年9月回到昆明后Q曾昭抡及时整理考察l果Q?942q?月印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L(fng)学考察团展览会特刊》,接着写了《滇康道上》《大凉山夷区考察记》两本专著,全面记蝲此次考察l历与成果?/span>
本书选刊的曾昭抡旅行讎ͼ可看作两本专著的写稿Q概括了考察历程和核心内宏Vؓ使读者更多地了解考察团的情况Q参加考察的戴q茂、裘立群{联大同学所写的旅行讎ͼ也收入本书附录?/span>
《乐西公路行U》是曾昭抡的又一公路旅行记Q?942q?2?日至1943q??日,在昆明《当代评论》杂志连?期。该记q?942q春作者乘汽R沿西昌至乐山的公路旅行的见闻?/span>
当时该公路刚修通还未通RQ川滇西路运输局副局长吴星伯带了一批工Eh员,乘该局公务车沿路视察工E情况,曾昭抡恰好搭上这R。该主要记q公路沿U的地Ş地貌、高山河、村镇农田等Q赞扬了C{\民工的艰辛劳动和牺牲_?/span>
《渝兰途中见闻》记q?944q?月作者与夫h俞大i一起乘汽R从重庆到兰州Q参加中国化学团体第一届联合年会途中的经历见闅R该从1944q?1?日vQ连载于昆明《评论报》周刊(四开报Q,直到1945q??8日,仍在该报W?4期连载?/span>
本书q特别选入曾昭抡《谈游记文学》一,借此可增加对曾昭抡游C品的理解?/span>

《五教授地理学文选(一Q》,肖雄~,出版旉Q?018q?1?/span>
~选说?/span>
本书~选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五大地理学教授张印堂、洪l、林、陶l渊、鲍觉民的部分地理学文章Q文章嘪显了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特Ԍ是研I近代地理学史的重要史料?/span>
五位教授的地理学文章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七类Q其他三部分不分c,均按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span>
W一部分为地理专题论文,主要Zh文地理学的论文,涉及l济地理、政d理、军事地理、文化地理、hU地理等诸多领域Q而纯_ؓ自然地理斚w的论文ƈ不多Q仅有《云南气候的特征》一?/span>
W二部分为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Ҏ(gu)斚w的文章。张印堂、林等联大地理学教授一直致力于探讨q代地理学方法论斚w的问题,力求把西方的地理教育教学Ҏ(gu)和地理学的研I方法介l到中国来,q根据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Q力图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教育教学方法和研究Ҏ(gu)?/span>
W三部分为地理游记、地理考察报和地理调查报告Q其中《川滇道上》可U得上地理游讎ͼ《乡土地理调查手册》ؓ乡土地理调查讑֮调查规范Q提供具体的调查Ҏ(gu)Q其他两文章ؓ地理考察报或调查报告Q即地理调查的成果?/span>
W四部分为地理书评,~选了鲍觉民和林超两位教授所写的书评Q书评具体介l了两部l济地理学著作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肯定其学术h(hun)|对于当下从事地理学术史研I的学者而言Q具有一定的参考h(hun)倹{?/span>
本书所~选的地理学文章,主要Z教授发表在民国期刊上的部分文章,他们出版的地理学术专著因幅较长Q本书没有收录。没有入选的五教授发表在报纸与其他期刊上的地理学文章以及他们的地理学专著留待以后~选,拟另~一至两卷予以收录?/span>
本书收录的地理学文章Q发表时间均?937q至1946q_大致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包括国立长沙临时大学Q存在时间ؓ断,此时期亦可称南联大时期?/span>
虽然1946q??日梅ȝ宣布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l束Q但考虑复员北返需要一D|间及师范学院的留昆,更ؓ展现学术研究的积淀(wn)q程与连l性,本书收录的文章,其发表时间g伸至1946q底?/span>
五位教授发表?937q以?946q以后的地理学文章本书没有收录;西南联大时期五大地理学教授发表的非地理学文章也不在本书的收录范围之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