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生活
父亲游园恩先?泽承)?942q暑假应他的好友|常培先生邀请到昆明任西南联大兼北京大学中文pL授的?/font>
׃当时日本飞机l常来犯Q联大教师多住在乡下。我们家住在d二十华里的龙头村。乡间住宅条件差Q有时甚x雨,所以我们曾多次搬家。直?945q?月才搬进城去住。住在乡间时Q进城上NL?后期有一半\可乘马R)Q因此父亲的N集中在一两天内上完,授课期间在城里学校的教师宿舍住一两天。由于通货膨胀严重Q物价飞涨,薪水入不敷出Q父亲当时还g两个差,一是在留美预备班讲课,一是在云南大学附中教国文,教学d极ؓ(f)沉重。不仅如此,向来不过问家务的父亲q要负责买米和买柴炭。大概城里的“公c”要便宜点,记得有一阵他每逢发了薪_(d)׃城里C袋来Q请肩夫挑回乡间家中。有一ơ他随着肩夫走到大西门,肩夫竟故意在乱哄哄的人群中快步行赎ͼ走得不知d。父亲丢了米Q就C两根甘蔗扛回家。母亲问他:(x)“米在哪里”?他笑着_(d)(x)“让挑夫挑走了,”但他随卛__(d)(x)“他比我更需要。”关于这D艰苦的生活Q父亲曾写过一首题为《昆明大襉K外口受的诗,可作为当时情늚写照Q“先生墨者懦Q一生得枯槁。栖栖牛马走Q仆仆沮z道。持此衰病躯Q犯L温饱。摇摇战风霜Q城上有劲草。?/font>
教学与研I?/font>
父亲在西南联大四q?1942q至1946夏季复员)Q一直讲授中国文学史概要Qƈ先后开设了唐宋文、近代诗、韩愈文、黄p诗、文a?fn)作{课E。当时的讲义都是在昏暗的煤a(b)灯下写成的。此外,q要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又Q从1944q至1948q_(d)每年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D行毕业生考试Q均有请父亲担Q考试委员的。除教学d外,父亲q在校内外作q多ơ学术演讌Ӏ如1942q来校不久就在昆明广播电(sh)C题ؓ(f)《论讽刺》的演讲Q(刊蝲于《国文月刊》第21期)同年12月,在昆明中法大学作《论写作旧诗》的演讲Q(载于《国文月刊》第23期)1943q在西南联大文史讲作题为《楚辞中的女性问题》的演讲Q附录于1946q出版的《屈原》一书,攚w为《楚辞女性中心说》)Q?944q在云南大学文学史会(x)作《文学与谐隐》的演讲Q发表于1944q??2日昆明《扫荡报》){?/font>
虽然旉已经是十分紧张,但父亲还写了《槁庵随W》十五则Q连载于《国文月刊?944q第36?8?0?、专书《屈原》(1946q_(d)胜利出版C)以及(qing)其他一些论文。《屈原》一书是1945q应潘公展之请写的。据说原来曾向梁守岱先生U稿Q因梁先生太忙,才{荐父亲承担。潘、梁二位与父亲均不相识,他们荐请父亲的原因,正如~印l在《作者小传》中所aQ游先生“精研楚辞”,有多本著作问世,“极为士林所推崇”。《屈原》是一本约十万字的屈原传记Q其中“对于屈子姓名、里贯、家世及(qing)学术思想章文艺诔R题之考证论定Q不独发前h所未发Q亦可补游先生以前著q所未及(qing)”。这本书是在极困隄条g下写成的Q但父亲不愿利用自己的旧著“偷工减料,潦草塞责”。同Ӟ他在书中再次说明Q抗日战争前夕他在青岛山东大学教学时讲授楚辞Q“是有意在做宣传工作Q宣传‘三户亡U’的民族M”?/font>
《屈原》一书中q指出屈原的d非出于怯懦或消极的避祸Q而是旨在“唤起国人”,“以拯救垂亡的宗国”,“确有重于泰山”。ƈ指出“我国历史上无数的忠义之士,……(他们的出色表玎ͼ是屈原q种宝贵的政治道hL的”。从此又可看出,父亲的学术研I与他对国家民族的强烈命感是相l合的?/font>
值得一提的q有Q父亲早在上世纪30q代初在׃大学L时就着手编U的《楚辞长~》,当时已编《离骚》、《天问》二P有a(b)印本发给学生参考。其他各P也已征材略具。由于时局动荡Q来到大后方后又因图书缺乏等原因Q编U工作被q搁|下来?943q初Q他在友人推荐下Q曾一度考虑已成卷的《离骚》、《天问》先M华ͼ为此曾与中文pȝ庸教授相商,q请他写一序言。后因这两卷的原E也已丢失,所存a(b)印稿有脱错,手头无书Q不能一一校正Q且考虑到有的资料须补充Q有些新的研I成果也无暇补入{原因而终于未拿出d表。但|先生仍他写的序——《楚辞纂义叙》发表了出来??944q《国文月刊》第31?2期合?序言Uͼ(x)“泽承此~,承近世学风之变,兼前人篏世之镎쀝;qD出其在诸多方面超q前人的地方。序aq指出,此书含有“八善”、“二镎쀝;“虽旧说之渊P实新义的甾会(x)”。ƈ说“此书一出,行见爝息光Q一星独耀”。序a不仅高度评h(hun)了父亲在楚辞学史上的CQ而且说明《离骚》、《天问》二卷后来出版时虽经他遍M一切可能得到的材料QƈҎ(gu)的按语作了订正,但它的成书在当时也已l成熟了?/font>
赴大理修县志
1944q暑假,云南大理县政府聘hv内文理方面专家“以CҎ(gu)重修县志”。西南联大文U受聘的教授有罗常培、郑天挺和父二Ӏ——父亲负责文c宗教、h物、名胜古q等斚w的修U,q利用有兌料撰写了《白古通考》、《南诏d化碑校勘记》、《夷族o(h)节考》等五、六论文。可惜这些论文已L不到。但最q却在他的笔记本里发现有兛_理名胜古qҎ(gu)献考证的文字和与上q文章有关的材料Q应是他Z志写的手E和所搜集的材料。现在父亲的《大理名胜古qҎ(gu)献考》部分已在《白族文化研I》创刊号上发表(民族出版C?002q??。吴先生在《游国恩大理名胜古迹文献考点校后记》中Uͼ(x)q是一份有兛_理和白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对大理民族文化大州、弘扬优U的白族文化,以及(qing)恢复开发新的景点,都具有现实意义”。父亲的q批手稿Q连同此前他在大理喜z华中大学时撰写和已公开发表的《火把节考》等文,以及(qing)有待L的多佚文,都是抗战时期他对发掘和弘扬我国西南民族古老文化的贡献?/font>
与同诗论?/font>
1939q父亲随当时所在的武昌华中大学q到大理喜洲后,正是日寇大D侵华Q大部分国土沦之时。父亲忧心国事,开始经常写作旧诗以寄怀。到西南联大后,仍诗兴不减,q同在喜z写的诗d有一癑֤首。可惜经q“文化大革命”,扑ֈ的已l很。由于写诗多Q不仅校外的他作《论写作旧诗》的演讲Q连联大新诗C?941q也请他作《论诗的ƣ赏》的演讲。他也经怸同h赋诗。据江清先?943q??日的日记载:(x)“天_(d)寒甚。在M多家围炉谈诗。游泽承谈散原诗有劌Ӏ传观诸作,佩公(p?晚霞诗,重华黄果?wi)瀑布诗,泽承律诗数章均佳。”、朱二先生都有与父亲唱和的诗。父亲和朱先生在谈诗论学问方面很投合Q朱先生逝世时父亲写了一首很动感情的挽诗《哭佩u先生》:(x)
“十q漂泊得生还Q尘?gu)征衫鬓Ʋ斑。反胃陈王妨饮食Q解颐匡鼎动愚顽。文章新变空余子Q忧(zhn)^生塞两间。太息唐楼咸故事Q与君斟酌陆山?自注Q昔与君同寓昆明北门街,衡宇相望。一日,余访君于唐公|因论讨及(qing)韩公《陆山火》,不觉ULQ大畅诗旨而去??/font>
此诗原蝲于《中建》杂?948q北q版1?期。原件朱夫h一直珍藏,现存于清华大学档案馆。又化学p著名教授黄子卿先生工书法,q喜写作旧诗。在联大时他看到父亲的诗很佩服,l常带自q诗作到家中来Q与父亲讨论写诗。父亲去世时Q他赠的挽联写道Q?/font>
“落׃草哭丘迟Q卅q旧交,两行热泪。春?wi)暮云怀李白Q千新著,一代词宗。?/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