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l写录的《唐写本切韵D卷?/span>
学界寏V切c(din)展开热烈讨论Q这L(fng)一个学术局面,正是由《唐写本切韵D卷》的印行开启的Q如果从q样的一个学术史来看Q王国维录写的这一册《切c(din),׃能不说相当珍c(din)?/span>
一
《观堂集林》卷八收入王国维论音韵学的文章,其中有一《书巴黎国民图书馆所藏唐写本切韵后》。由于《观堂集林》是王国l自己最后编定的Q以后大安重视q个版本Q于是,渐渐地都只读他写的“后”,而很提?qing)他的“书”了(jin)?/span>
但是q次在京都大学,我却偶然看到王国l写录的巴黎所藏《唐写本切韵D卷》,矛_U装一册。因为有三种D卷Q故分三P在鱼标识出来。全书正文六十页Q另有《跋》四,一?半页)十行Q有“行Ƅ原本”的说明Q字体有力端正,面q净整齐。卷三之末,|y(c)巴黎国民图书馆藏唐写本 《切c(din)卷三。辛酉九(ji)月朔日写赗十?ji)日写?jin)׃十二늺。国l。自二十日至二十三日以景照本校毕Q又记”。辛酉九(ji)月朔日,是公?921q?0?日。这是说从10?日vQ王国维用了(jin)二十多天Q抄写、校对巴黎所藏三U《切c(din)残(hu)南但不知Z么他q里记的是写?jin)“五十二늺”,与稍后他寚w衡说的“此书共六十?1921q?2?日致马衡Q刘寅生、袁英光~《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q?以及(qing)实际|不符?/span>
抄写《切c(din)完毕,据n万里~ 《王?rn)安先生q谱?台湾商务C?978q?_(d)王国l是“增订旧文,,书于写本后”。不q细读这《跋》,臛_它的前半部分Q都是在讲前面他抄写的三U《切c(din)的情况。他说这三䆾D卷Q第一U“当是陆法言原书”,写于初唐Q第二、三U分别是“长孙讷aW注本”和“长孙氏W注本或其节本”,写于唐代开天之际,又说见到陆法a原书Q证明他q去推测“陆韉|W必与唐늛q”,是正的。这些内容,q是很有针对性的?/span>
倒是与《书巴黎国民图书馆所藏唐写本切韵后》相比,可以看到在稍后把它编入《观堂集林》 Ӟ王国l作?jin)不改动。上q几点结论ƈ没有变,可是增加?jin)音韉|面的举例和分析,最明显的,是删M(jin)原来《跋》里的一整段文字。这D|字写在《跋》尾Q?/span>
光A戊申Q余晤法国伯希和教授于京师,始知伯君所得敦煌古书中有五代刻本《切c(din),嗣闻英国斯坦因博士所得者更为完善,未知有唐写本也。辛以q,伯君所寄诸书写照本亦无此书。戊己间Q上虞罗叔言参事与余先后遗书伯君索此书景照本Q今岁秋伯君乃寄|君于天z。罗君拟付工_֍入《石室佚书》中Q以选工集资之不易,余乃手写此本Q先以行世。原本书qw草草Q讹夺甚多,今?zhn)仍其旧,盖其误处Q世之稍d书者,c能正之Q至其佳处,后h百思不能到也。因记其大略如右。辛酉冬十一月初十日Qv宁王国维书于上寓居之永观堂?/span>
q里说光l戊?1908)在北京初见伯希和Ӟ他与|振玉就知道伯希和手里有敦煌本《切c(din),可是伯希和一直没拿给他们看,直到辛酉q秋Q在他们一再要求下Q才把照片寄到天z,|振玉本来要攑֜“鸣沙石室”系列出版,但一时筹集不到印刯用,于是他“乃手写此本Q先以行世”。最后所|十一月初十日Q是公历1921q?2?日?/span>
q一D|字,大概王国l认为无x(chng)章宏旨,在将《唐写本切韵D卷跋》改题(sh)ؓ(f)《书巴黎国民图书馆所藏唐写本切韵后》、修订收入《观堂集林》时Q全部删掉了(jin)。现在读到它Q对于王国维写这文章的原委Q才可以比较清楚?/span>
如果更进一步,那么Q还可以通过 《罗振玉王国l往来书信?王庆(jin)、萧文立校注、罗l祖审定Q东方出版社2000q?Q看C此相关的更多l节。比如罗振玉?921q??日的信中_(d)(x)“伯希和代照《切c(din)已寄来Q计D卷三,其一为《切늬》,但存?sh)^之半Q他一为《切c(din)陆氏本Q缺dQ其他亦有小~,又一则陆氏《切c(din)少许,~写皆极草率。弟已比校《唐c(din)?蒋本)《广均》,作《均目表》。”这印证了(jin)王国l《跋》里面写到的“今岁秋伯君乃寄|君于天z”,同时说明|振玉先拿到《切c(din),先就做了(jin)初步研究Q判定其中一个是陆氏原本、一个是W本Q而王国维后来正式写出来的l论Q也怾是受|振玉的启发。从随后9?6?3日的信看Q罗振玉q把他录写的《切韵序》和他编的《韵目表》寄l了(jin)王国l_(d)大概王国l又问了(jin)一些《切c(din)的问题Q这P??3日的信里Q他便说到购买这些照片的情况以及(qing)后箋(hu)的打?“此ơ寄中币五百圆,仅得此媄(jing)本数十片口,写真之h(hun)Q数倍从前。意Ʋ集资千元,用玻璃板印出。”他是想要用珂罗版印出,可是又“恐千元?yu)不用”,加上现在手头没有现金Q“故C但有集资矣”。到??7日的信,|振玉说的是他已l托复初把照片带到上vQ“计《切c(din)甲卅三U,乙三U,《切c(din)笺十纸Q共四十三纸”。他?“弟本意手钞一本,付菊(qing)W印入《涵芬楼U笈》中Q然后徐囑֪(jing)印原本。今既奉览Q祈公手写,付菊(qing)W印之,索渠书数十册Q何?”他希望王国l能手抄一本,交给张元去华ͼ然后Q他们再跟商务印书馆要几十册印本。这也就是王国维在《跋》里面交待的“余乃手写此本,先以行世”?/span>
王国l收到照片,侉K上开始抄写。据?0?2日写l罗振玉的信_(d)刚好他所在哈同的仓圣明智大学攄假,停课半月Q他得以十?ji)天抄写完毕Q“然每日之力亦仅能尽三纸而已”。每天尽力也只能写三U,当然是由于抄写之前,先要辨认。王国维说“原本书qw草草”,|振玉也说过“写本至劣,别体讹字甚多?9?3日信)Q所以,抄写q不是复印式的抄写,q里面恐怕是要有学术性的考察和判断?/span>
很多论王国维的学问,异口同声Q都说他能“从弘大处立脚,而从_־处著力?梁启?、“精密坚实?叶公l?、“最U正而精密?陈乃?、“博矣,_?陈寅?、“细针密~?N?Q大多离不开“精密”两个字。这两个字,单从q一册《唐写本切韵D卷》来看,可知不是轻易得来,是要下过把材料一W一划写出来q样的功夫。这大概比现在h提倡的“细诠Z还要细到骨子里Q更不用说和那种敲敲键盘p“黏贴”成功的狼吞虎咽式相比了(jin)?/span>
?/span>
王国l说他们{巴黎所藏《切c(din)等?jin)好些年Q学术界不少Z都在{,特别是经|振玉鉴定,它们不是传说中的五代LQ而是唐写本,令很多h梦寐以求。因Z能很快以珂罗版印P|振玉便王国l手抄一册,“以付石华ͼ令v内得先睹?|振?0?日致王国l??/span>
然而就是这P也有人等不及(qing)。北京大学的马衡闻风于11?日写信给王国l_(d)?“《切c(din) l先生校订写定,卛_排印Q嘉惠士林,实深ƣP。但排印需Ӟ不能快睹Q同人犹以ؓ(f)憾,拟请代雇书手抄录一本见寄,计DqԌ卛_呈寄。”这信收在马奔腾辑注的《王国维未刊来往书信集?清华大学出版C?010q_(d)以下马衡信均见此?Q没有编q_(d)现在可以推断是1921q。当Ӟ马衡正在代北大出面力邀(g)王国l到北大Q他是金矌古学者,对于学术界的“新发现”L非常有兴,所以想要王国维帮他雇一个h再抄一份,先睹为快?/span>
王国l?1?日给马衡回信Q介l《切c(din)的情况Q这一部分Q写得颇像《唐写本切韵D卷·跋》的一个梗概,而谈到出版之难以?qing)找不到书手Q他?“原影本一时未能印行,弟故竭二十日之力Q照其行Ƒֆ一副本Q颇拟将此副本付?sh)坊先以行世Q而字太小且率Q恐不易明瞭Q故与书坊交涉。又思作一校记(原本误字极多)Q亦虑篇q太讵,d于原书数倍,而近又鲜暇,故亦未著手。尊属觅人录副,然此间写官(sh)不易觅,俟与书坊商议能印与否Q再行奉闅R?刘寅生、袁英光~ 《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q?马衡?j)急,11?0日写信再问,能否王国维的抄写本挂号寄到北京Q让他们自己q录一副本?12?日,王国l回复马衡,也许是想到罗振玉先前所说集资印行的办法Q他?
《切c(din)事Q前与商务印书馆商印Q竟无成议,d中华局人商C之h(hun)(此书共六十纸)Q据云印五百部不?qing)二癑օ。因思大学h数既众,Ʋ先Ҏ(gu)书者必多,兄能于大学集有印资,则当以四N奉寄Q余一N则罗君与弟留以赠人 (因思阅此书者颇多,如欲印则二十日中可以告成)。如公以此D为然Q当令估Ch(hun)奉闻。若印千部,则所增者仅U费而已?《全集·书信?
马衡立刻同意Q?2?3日便回信?“《切c(din)集股付华ͼ甚善甚善。大学同人可以全数分任,惟因U欠薪修问题Q一时不易收齐。可否商怸华书局先行开华ͼ预计毕工之日Q股Ƒֿ可收齐,届时当汇交先生{付。出书后Q先生取NQ同人等取四NQ当如尊U也。?/span>
q以后,《唐写本切韵D卷》在中华书局利付印。据马衡12?5日写l王国维的信Q中华书局要的“印价亦甚廉”,1?1日的信又报告“《切c(din)年内出版,q日当在装订矣”,书的Ch(hun)和运费将“统于年内在京付清”。到2?日的信,p:“阴历初二日得手书,知《切c(din)百部已由邮局寄京Q次日即向京局取来分致同hQ无不称快。新岁或睹异书,何幸如之! 叔蕴先生日前来京Q尚未见此印本,因以一册赠之。”同Ӟ2?1日罗振玉写信l王国维Q也说是“《切c(din)收到?《往来书信??/span>
2?3日,王国l写信给马衡Q说:“《切c(din)得兄纠资印行,得流传数百本以代钞胥Q沪上诸公亦均分得一册,甚感雅意也。?《全集·书信?从此Q他也逢h都说q本书是“北京大学友人属印”又或“京师友人集资印之”?/span>
王国l说:“古来新学问Q大都由于新发现。”他?916q由京都回到上vQ专?j)于音韵学,短短几年Q便写下《五声说》《声c韵集分部说》《书巴黎国民图书馆所藏唐写本切韵后》《论陆法a切韵》 {十二篇收入《观堂集林》的文章Q其中像《五声说》,q被他自诩ؓ(f)是在清h业W之上Q“ؓ(f)七屠安一相轮?1917q??0日致|振?Q这L(fng)成WQ固然如q去许多人所谈到Q与他那些年受沈增植的媄(jing)响有养I但是Q对《切c(din)等隋唐韵书之“新发现”的持箋(hu)q踪Q不能不说也是研I上的一个动力?/span>
1922q??8日是农历大年初一Q大U在春节以前Q如王国l所愿,《唐写本切韵D卷》终于印出,他自己得C十本Q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开始赠送给各\友h(1922q?月《致徐乃昌》,见《全集·书信?。这一q_(d)唐兰l罗振玉介绍去见他,也得C本,唐兰后来回忆_(d)他们“抵掌而谈Q遂至竟日,归而狂喜,C先生所赠《切c(din)后Ӟ以ؓ(f)生^W一快事?《王?rn)安先生遗札题记》,见陈q_、王枫编《追忆王国维》,中央q播?sh)视出版C?997q??/span>
书印得不少Q当时很多h手里都有Q我看到的另外一册,是q?931q送给吉川q次郎的Q可见不稀奇。但值得注意的是Q学界从此对《切c(din)展开热烈讨论Q刘复、姜亮夫{h后来都去巴黎摹写韵书Q故宫也发现另外一个唐写本Q这L(fng)一个学术局面,正是由《唐写本切韵D卷》的印行开启的Q所以,陈寅恪发表《从史实论切c(din),W一句说的就是,“陆法言之切韵,古今中外学hZ者众矣?《岭南学报》第?ji)卷W二期,1950)。如果从q样的一个学术史来看Q王国维录写的这一册《切c(din),׃能不说相当珍c(din)特别有的是,他当q用?jin)最快的速度负责抄写、印P以便内外学界共享,C(jin)六七十年后,仍然惠及(qing)学h?983q中华书局出版周祖谟编的《唐五代韵书集存》,里面仍然收有王国l写录的两种 《切c(din),?994q台湄学生书局竟又再版?/span>
?/span>
葛兆光曾在日本关西大学“内藤文库所藏王国维资料”中Q发现王国维的未刊书信。王国维在他从上写l内藤湖南的一信中,p?“法国巴黎国民图书馆藏唐写本陆法a 《切c(din)三U,今夏伯希和以景片寄罗君许Q以一时未能景华ͼ手间曾手抄一部,即以付印。今已印成,寄上三部Q一请察收。其二本误{交狩野、长两先生。?《王国维未刊书信 (三?》《清华汉学研I》第三辑2002)q封信本来日期不详,现在也可以推是?922q??8日春节前后。《唐写本切韵D卷》刚刚印出,他就寄给?jin)京都老友内藤湖南、狩野直喜和长尾雨山?/span>
内藤湖南和狩野直喜是京都大学最早的东洋史及(qing)中国哲学文学史教授,大名鼎鼎Q近q大家谈得比较多。长N山有些特别,最q有人注意到他,但还是不妨说一说?/span>
长尾雨山又名长尾Ԍ?gu)n于一个有汉学修养的家庭,能书善画Q从东京大学毕业后,曑֍助冈仓天?j)筹备创立东京美术学校?903q辞M京大学教职,转ʎ上vQ做商务C馆的~译NQ在中国一住十二年Q认识了(jin)上上下下很多中国人,也曾与罗振玉“商榷古今名甠Z?914q回到日本,落户京都Q和寄寓京都的罗振玉、王国维旧友盔R,不?jin)往来,|振玉的《南宗钵跋?大阪博文?916q?出版Q就是由他翻译成日文Q卷首还有他用汉文写的序。王国维M后,他也是用汉文写了(jin)一《祭王静(rn)庵先生文》,q有一首《挽诗》,说王国维“文章发正气Q著q照无穷”。由于他在京都过的是(zhn)游自在的文人式生活Q吉川幸ơ郎曾把他和内藤、狩野三个hQ称作是京都汉学界在野处士与在朝学者的代表。他唯一的著作 《中国书画话?{摩书房1965q?Q汇集了(jin)他有关中国南甅R书法碑帖和W墨U砚的杂谈,也是在他M后才出版?/span>
而这ơ,我在京都大学看到的《唐写本切韵D卷》,是王国维送给京大教授今西龙的。今襉K不仅在上面盖?jin)印Q还写下“大正十二年?ji)月十?ji)日王先生惠赠”一行大字。大正十二年?923q_(d)q一q_(d)王国l从上vUd北京Q做清华大学教授Q今襉K恰好也是?922Q?924q到北京留学。他?月见面的时候,王国l就送了(jin)q一本书。而在此前?月下旬,今西龙还拿了(jin)U请王国l写字,王国l写?jin)自pM的诗《昔游》六首,王国l去世后Q他的京都友人编?jin)一本《王忠慤公遗墨》,q一q字也在其中?/span>
今西龙是有名的朝鲜史专家Q他曑֜今朝鲜^安南道、西汉时属于乐浪郡的黏蝉县发现过汉文所ȝ碑Q蘪动一时。他的著作有《新|史研究》《百史研究》《朝鲜史の栞》《朝鲜古双Ӂ研究》等。我q不懂他的专业,但是很愿意在q里借用内藤湖南对他的评Pq是内藤湖南1934q在Z的遗著《百史研究》写的《序》中Q讲的一D话:
朝鲜古史的研IӞ在我国,大概从相对应的古代就已经开始。最早的正史《日本书U》就采用?jin)三韩史料,q姑且不_(d)德川时代Q水L(fng)U《大日本双Ӏ,也参照过《东国通鉴》等Q如C白石Q还留下日韩古史U年对照表那L(fng)遗稿Q然而,日韩古史对照的研I之兴盛Q却是明M后的事,坪井(?ji)?、那?通世)、白?库吉)、吉?东武)诸博士都是最热心(j)的hQ他们的论文Q于明治初期的史学界大有裨益Q是不必说的?/span>
据说明治中期以后Q这L(fng)研究告一D落、近乎中l,要说后v的大Ӟ便有今西博士Q一直到大正、昭和,他差不多是独步天下。本来我国的古史研究中,怀疑《日本书U》纪q的人很多,因此有参考朝鲜古史纪q及(qing)其内宏V以至于偏向朝鲜古史的們Q今西博士以他对两国古史的根本性研I和寏V三国史记》利用中国史c等{的研究Q改变(sh)(jin)q去的研I方法,重视日本古史的记载,从而给两国古史的研I带来极大变化。他的意见,与我一致的地方很多Q所以他从朝鲜回京都Q每每到访,跟我谈得也多?/span>
q一D对今西龙的表嘪Q讲他研I朝鲜古Ԍ而在史料的解dq用斚wQ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许能够说明同时代的q几位中日学者,不管研究的具体领域如何,他们考古的方法和他们重徏古史的理念,在那个时代,是有一定共通性的?/span>
(作者戴燕ؓ(f)复旦大学中文pL?